原油“价格战”未结束,国内油库、炼厂甚至油站库存未消,短期油价不会实现大涨
时间:2020-04-14 13:58:58
来源:
明晚24时即将进行2020年内的第7次油价调整,本轮油价统计中,由于原油价格波动较大,国内成品油预测跌幅也随之变动。
截止2020年4月14日第9个工作日,当前油价跌幅达到108元/吨,由于目前原油价格仍低于40美元/桶,本轮油价调整将维持不变。
目前情况是,国内各个油库、炼油厂,甚至加油站都还有很多成品油库存未及时消化,油价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上涨。需求下降幅度超过减产,油价中长期还是会承压,油价上涨要看全球疫情控制和需求回升,供应侧的减产只能说是避免过度恐慌。
从长期的未来角度来说,全世界的石油价格一定会出现触底反弹,然后逐渐回归到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但回到高价水平还是非常困难的。从实际情况来看,此次减产力度不及预期,对于油价回升支持程度相对有限。
原油市场综述
北京时间4月13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石油生产盟友达成了协议,将原油产量第一阶(2020年5月至6月)削减970万桶/日。美国、巴西、加拿大将共同减产370万桶/日,其他G20产油国或也将减产。
在业内看来,虽然这份减产协议并不能有效提振油价,但仍能延迟全球油库的填满时间,一定程度上利好原油市场。目前来看,原油价格战担忧仍未消散,减产协议的执行力度也有待观察,国际油价能否上涨将取决于疫情结束时间。
原油价格战仍未结束
根据欧佩克发表的声明,“欧佩克+”自2020年5月1日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首轮减产,减产规模为每日970万桶;7月至年底将每日减产770万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将每日减产580万桶。其中,沙特和俄罗斯两国的减产以每日1100万桶为基准,而其他国家的减产则以各自2018年10月的产量为基准。
但在13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宣布,将5月销往亚洲的阿拉伯轻质油官方售价设定为较阿曼、迪拜均价每桶贴水7.3美元;将5月销往欧洲西北部的阿拉伯轻质油官方售价设定为较洲际交易所(ICE)布伦特原油期货每桶贴水10.25美元;将5月销往美国的阿拉伯轻质油官方售价设定为较美国含硫原油指数(ASCI)贴水0.75美元。
主要产油国在恶劣环境下被迫合作以稳定原油市场,但部分国家通过下调官价贴水竞争市场份额的举动依旧存在,意味着原油价格战并未结束。
外汇交易商CMC Markets的市场分析师任震鸣也持相似观点。他表示,减产协议令沙特的原油市场份额受损,因此沙特大幅贴水抢占欧洲和亚洲市场,这一行为可能会引起俄罗斯以及其他“欧佩克+”成员国的效仿,原油市场平衡将会被打破。
减产协议执行力度值得关注
虽然减产协议并未有效提振油价,但对原油市场仍有一定积极意义。
减产协议将延缓全球原油库存填满时间,如果在这段争取的时间内,全球原油需求能够明显恢复,将能避免全球原油库存填满带来的原油现货价值被迫归零情况的出现。
不过,减产协议敲定之后,各方的减产执行力度以及随后的油价回升问题依然值得关注。
产油国的减产决心令人存疑,他们没有选择立即减产而是约定从5月1日开始执行减产协议,这里固然有船期限制,但也说明各方并不想牺牲自己的利益。另外,协议的达成过程也不是很顺利,具体的执行力度还需观望。
从历史来看,欧佩克这一官方组织在减产执行力度方面的公信力本身较低,再加上监督机制的缺失以及“欧佩克+”这一非正式组织的机制本身先天性不足,市场其实对减产协议的执行力度持怀疑态度。
此前,“欧佩克+”达成的初步协议是从5月开始每日减产1000万桶,但因墨西哥称自己只能每日减产10万桶,不及“欧佩克+”每日减产40万桶的预期。
美国方面称,要帮助墨西哥承担其余的减产额度。在仇玄看来,美国方面很有可能是以被动减产的方式帮助墨西哥承担减产额度,因低油价已经迫使美国很多页岩油企业减产,产量下滑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