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客服部

0427-2301319

0427-2393399

二维码

回顶部

国际油价再现“大跳水”:跌破20美元 创18年来新低

时间:2020-03-31 09:59:01 来源:

上游勘探开发,减产非正途,降本是王道



随着国际油价暴跌,“灰犀牛”终于在新冠肺炎疫情诱发下扑面而至。有人甚至预言,国际油价下跌,对国内油气行业是灾难性的。



寒冬中正在生产的天然气处理厂

尤其是对于正磨刀霍霍试图进军国内油气勘探行业的民营企业来说,油价下跌恰如给高烧不退的他们兜头泼了一盆凉水。本身油气勘探行业投资成本及风险就很大,且成本回收周期相对漫长。

富有勘探开发经验的国际能源巨头在中国的陆上风险勘探也收获不丰,更何况本身资金实力不足和经验并不丰富的民营企业。油价跳水,只会让民营企业对油气勘探望而却步。

但对于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保障重任,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央企来说,以降低产量来谋求应对油价下行的冲击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央企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必须发力勘探开发,保障国家油气安全,这是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职责所在。


因此在这方面,央企上游企业首先要保障国家油气供应,即便亏损严重,总产量也不能降。基于此,央企上游企业就必须在苦练内功上做文章,在降低各种管理费用开支,降低勘探开采成本上下硬功夫、下苦功夫。


  
   
中游炼化行业,减产加转产,升级是根本 


   
对于中游炼化企业来说,本来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残酷。尤其地炼扩张,民营大炼化快速上马,国际巨头也纷纷布局中国炼化市场,再加上央企炼化企业,三足鼎立的炼化市场竞争格局早已把市场蓝海染成红海。


图为新型现代化炼化企业

新冠疫情和油价下跌,给已经竞争激烈的炼化市场无异于火上浇油,从年初以来,相当一部分炼化企业陷入亏损泥潭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下游销售行业销量大幅下滑,炼化企业后路不畅。减产已经在今年前两个月的企业报表中充分体现。个别炼化企业亏损数额已经在亿元的两位数上。

如果说前两个月炼化行业降低加工量是因为疫情这个“黑天鹅”造成的,那进入三月份后,油价这个“灰犀牛”快速冲撞而来,对于炼化企业来说,则是致命的一击。

短期的亏损尚可以坚持,但是长期的亏损,地炼和民营炼化恐怕难以为继。

如今在“黑天鹅和灰犀牛”双重冲击下,转型三年窗口期进一步压缩,炼化企业要想度过危机,减产常规的汽柴油产量,转产转型应是当务之急。

减产、转产、技术升级、降成本、才是炼化行业突破困局、解除危局的根本出路。


   
   
下游油品销售,拓市增销量,服务是基础



疫情之下,全国成品油销量前两个月降低约20%。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结束,油品总销量上升是必然的。

但就整个销售行业的过去来看,充分且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从未有消停过,在效益和市场这个矛盾综合体中,从曾经的“楚汉争霸”发展到“战国逐鹿”的油品销售行业本就苦不堪言。随着国际油价这个“灰犀牛”“晴雨表”大幅崩盘,新一轮的行业竞争与厮杀必将演绎的更加激烈。


疫情风暴中心的油品保供车辆

不管是民营、国有、外资企业加油站,对于这个行业来说,长期的博弈在这次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保住市场肯定是应有的共识。如果在竞争中有对手倒下,那对于竞争中的其它方,将会趁机抢下这块阵地,为将来拓展市场增加销量奠定基础。

要保住市场阵地或者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加销量,除了必须坚持的产品质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