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客服部

0427-2301319

0427-2393399

二维码

回顶部

鉴往知来:“日美贸易战”沙盘推演“中美贸易战”

时间:2018-04-24 09:29:57 来源:


鉴往知来:“日美贸易战”沙盘推演“中美贸易战”

自从川普一意孤行地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起,从60年代一直延续至90年代初的“日美贸易战”就频频被人们提及。在4月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更撰文指出,中国应该吸取日本的惨痛教训,提高警惕,谨慎行事。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曾经“声势浩大”的日美贸易战。

一、日美贸易战回顾

二战后,经过战后重建和恢复发展,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在“贸易立国”的战略下,大力促进本国出口发展,对美贸易顺差的快速扩大。同时,70年代末,美国受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经济滞胀迫使美联储不得不大幅收紧货币,从而使得美元持续走强,脱离基本面的强势美元进一步恶化美国的贸易赤字,美日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1960-1990期间,日美之间爆发多次贸易纠纷,其中行业层面的大型贸易战共有6次,宏观层面的贸易决战有2次。
(一)行业层面
行业层面的贸易战分别针对纺织品、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电信行业展开,最终均以日本被迫限制出口、开放国内市场或对美出口产品进行价格管制等方式结束。


(二)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主要表现为汇率总决战和结构总决战。
(1)汇率总决战
一系列的行业贸易战,并没有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美国又将原因归结为美元汇率的高估,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的主导下,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近50%。


(2)结构总决战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始终维持强势,而美国政府对于日本的贸易逆差仍然有增无减。1989年美国发起了全行业级别的贸易决战:启动超级301条款,要求日本开放部分国内市场,并直接强制日本修改国内经济政策和方针,如逼迫日本承诺公共投资开支、修改不利外企的法律、调查商品价格等,最终与日本签订《美日结构性贸易障碍协议》,协议旨在推动日本在反垄断法、专利法、定价机制等方面改革,以放松对进口商品以及外国企业的歧视性待遇。1994年美国再次动用超级301条款对日进行贸易制裁威胁,最终在制裁最终期限之前的1994年5月,日本让步并同意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以平息这场贸易摩擦。

二、日美贸易战对日本的影响
日美贸易战可谓“声势浩大”,我们将从微观产业和宏观经济两个角度,观察它对日本经济它对日本的影响。
(1)微观层面,以企业战略转型与技术升级克服不利局面。
在微观产业层面,以汽车行业为例,为了规避出口限制,日本企业选择对美直接投资,转移产能。80年代起,日本企业加大了对发达国家的产能投资,从而通过在销售目的国自产自销的方式,绕过出口限制协议。这一时期日本汽车行业对美直接出口出现明显下降,但在美国生产汽车的数量则不断上升,最终,实现日本汽车在美国汽车销售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2)宏观层面,国内政策失当招致惨败
在宏观层面,为了对冲贸易战带来的出口疲软,日本政府贸然用降低利率,放松货币的手段来启动内需,造成了比贸易战损失更的惨重失败。
广场协议后,日元开始快速大幅升值,直接损害了日本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冲击了日本经济。而更进一步的是,由于80年代以来,日本对外投资开始快速增长,日元的大幅升值也导致日本对外投资头寸出现恶化。为对冲日元升值造成的经济下滑,日本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多次大幅下调利率,希望通过提振内需来尽量平衡国内经济。



然而,1970年代日本城市化率已超过70%,基本完成城市化,且经济受挫使得实体对资金的吸引能力不足,过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不仅没有拉动起消费,反而使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金融性资产过度膨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和股票。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并最终形成巨大的资产价格泡沫。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
在泡沫到达顶点之际,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企业开始大规模抛售地产,泡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土地和股票价格暴跌,日本国民财富的大幅缩水。



三、中美贸易战沙盘推演
回顾日美贸易战,不难看出美国的主要手段1)强迫日本自愿限制出口;2)对日本采取反倾销措施;3)施压日元升值;4)施压日本开放国内市场。如今作为强势美元背景下美国逆差的主导国,中国面临的境地似曾相识。


“日美贸易战”中,为了对冲贸易战带来的出口疲软,日本政府贸然用降低利率放松货币的手段来启动内需,造成了比贸易战损失更惨重的失败。如今,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下,我国依靠出口需求和原料进口的产业也将面临巨大冲击,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冲贸易战冲击也是选择之一,于是4月17日央行下调部分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并要求金融机构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消息牵动了市场的神经。目前,我国面临贸易战挑战的进出口企业,以及互联网、新材料、高新技术等重点发展的产业均需要来自国内政策的支持,而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宏观经济政策主基调,决定了货币政策难以走向全面宽松。央行此举,可能代表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转变,短期是为了继续指导资金投向小微等关注领域,长期将灵活向市场提供中性适度的资金,以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在货币政策或将在维持大环境紧平衡的情况下,继续向定向宽松的方向发展,防止“大水漫灌”的经济结构,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使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泡沫滋长。
此外,“日美贸易战”中,日本为缓解美国的贸易制裁,不断被迫开放市场,从纺织品、钢铁、彩电,到汽车、半导体、电信行业,最终均以日本被迫限制出口、开放国内市场或对美出口产品进行价格管制等方式结束。如今“中美贸易战”涉及产品不断扩大,并且也有延伸到通信领域的迹象,而中国也释放出进一步开展改革开放的明确信号。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海南发表重要讲话,郑重宣布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贸试验区、支持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等重大举措。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美国掀起贸易保护主义同时,中国则宣布“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今后我国具体将以何种深度、广度,以何种方式推进改革开放,料将对贸易战的后续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